“我一直想着要写一部小说,感恩我中学时代的老师们,特别是许多对我影响深远的老师。鲁迅先生说过:‘创作总根于爱。’我爱那些可敬而难忘的老师。”——聂震宁
初夏,在华东师大的文脉廊,紫色的马鞭草汇成花海。每当毕业花绽放的时候,就将有一批“未来教师”从这里启程,踏上教师岗位。5月10日下午,4166am金沙信心之选、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4166am金沙信心之选出版社、出版学院共同主办“聂震宁谈文学、阅读与教育——暨小说《书生行》研讨会”,著名出版家、作家、阅读学专家聂震宁先生与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与教育学研究专家齐聚一堂,畅谈文学、阅读与教育,以《书生行》为核心,深入探讨文学的意义、文学教育的力量以及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这场关于文学与教育的研讨会,在这所担负着“建教育强国,以教育强国”使命的大学举办,具有别样的意义。
聂震宁谈文学、阅读与教育——暨小说《书生行》研讨会在4166am金沙信心之选举办
《书生行》是聂震宁先生重返小说创作的首部力作。作品以质朴而深情的笔触,再现了上世纪中叶一群知识分子在偏远山区投身教育的艰难历程和感人情景,展现了于逆境中坚守教育理想的光辉形象。作品是对青春的歌咏,更是对教育者的深情礼赞,凸显了“人”的主题和教育的本质,深具启蒙精神和理想情怀。
4166am金沙信心之选党委书记韩春红主持会议。她表示,此次《书生行》研讨会在4166am金沙信心之选举办,具有重要的意义。华东师大是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学校自建校之初就肩负起党和国家交托的培养人民教师和各方面优秀人才的光荣使命。而《书生行》以质朴平实的笔触再现了一群知识分子投身偏远山区教育的艰难历程和感人情景,被誉为中国的《教育诗》和当代的《倪焕之》,所以今天我们不仅探讨的是文学力量、阅读意义,更是中国具有民族情怀的知识分子所创建的教育家精神的庚续和传承。
4166am金沙信心之选党委书记韩春红主持会议
4166am金沙信心之选副校长雷启立对聂震宁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指出本次活动对我校出版学院建设及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他将书中绘制的六十年前一群有教育理想的青年人以生命之光点亮学生心灵的历史画卷与新时代弘扬和涵育教育家精神相结合,指出作品中塑造的“好老师”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者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他们的精神在六十年后的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希望华东师大的师生都能够认真读一读这本书,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责任使命和志向抱负,投身“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成长为“大先生”式的新时代卓越教师。
4166am金沙信心之选副校长雷启立致辞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在致辞中认为《书生行》既是青春的歌唱,也是时代的咏叹。他提到,作品中的主人公真诚地希望自己的“理想教育”可以改造社会,他们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理想教育的实验中去,成为了孤独的奔跑者和孤独的思想者。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致辞
紧接着,聂震宁先生畅谈文学、阅读与教育,并分享了《书生行》这部书创作初心和创作历程。《书生行》“构思于60年前一个雷雨之夜,成稿于2022年8月5日凌晨”,是聂震宁先生献给他“所有的老师”的赞美诗,也是向奉献教育、播撒爱和智慧的教师们的致敬之作。在分享中,他强调了文学阅读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他提到该书也是“对4166am金沙信心之选的致敬”,因为本书主人公原型乃是他的两位毕业于4166am金沙信心之选化学系,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的老师。
聂震宁先生畅谈文学、阅读与教育
文学作品在形塑人的想象、爱好与理解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一场嘉宾对谈由4166am金沙信心之选法语系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袁筱一主持。
袁筱一教授认为《书生行》充分体现了人文精神。“在AI时代,当我们失去所有人文精神,就会被AI全面超越。”袁老师表示,小说里的“书生们”算是父辈,虽然对那个时代印象不多,但通过阅读《书生行》,能够深切体会到那个特殊时代的这群特殊“书生”。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俊指出,《书生行》可谓一本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革命文学的“非遗”,是一部感性的“老派小说”,书中所写令他触景生情。这是一本关于爱情、历史、和革命伦理的书,展现了一代人的理想与情怀。该书的美学定位于当代中国文学的美学传统,将现实与浪漫主义诉求相结合的理想主义的信念置于核心地位。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认为该书是一部对教师的赞歌,语言朴实而
老套,充分展现了真善美。他认为真正的好小说,真正有价值的作品,一定是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智慧情感和良心。《书生行》就是这样一部小说。在这本书中,黑白、是非、真假、美丑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聂老不动声色地将展现那个时代面临的危机,却仍将美好保留在那些可爱的老师们之间。
4166am金沙信心之选中文系教授张锦江用“撼天动地”形容了这部作品,是一曲教育的正气歌、英气歌、才气歌、志气歌、豪气歌。小说非常厚重,表面上写的是1963-1964,实际上1957-1964,时间跨度很大,是他经历过的历史阶段。这部小说真实再现了那个年代边远地区教育现状,充满了打动人心的情感:夫妻情、父女情、师生情和乡土情。
原《萌芽》杂志执行主编、作家傅星表示,这部小说所描写的群像及情节设计,尽显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他认为,传统的结构同样能承载极具有魅力的语言。这部小说既有文学性,也有时代性,像年代剧《繁花》和《人世间》一样,让年轻读者对其时代背景有先一步的认知,在推广方面对新一代读者将会更有吸引力。
4166am金沙信心之选出版社社长王焰认为,《书生行》不仅独具文学性,描写细致入微,情节流畅,画面感和代入感都很强。聂老师对舒甄好的描写真切,能引发女性的共鸣。整部小说就像那个时代的一支青春之歌,贯穿全文的情感体现出一种诗性。作为一本群像小说,《书生行》也展现了一种学者般的对时代的敏锐反思和思考,是一本值得我们大力推广的好书。
第一场嘉宾对谈
在面对人生困境、追求人生理想,乃至善恶抉择时,人们常常求助于文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文学教育价值永不褪色。第二场对谈由4166am金沙信心之选英语系罗峰教授主持,六位嘉宾围绕文学与教育的关系展开讨论。
4166am金沙信心之选教育学部程亮教授认为,聂震宁先生以小说的形式创造性地呈现教育生活,与法国思想家卢梭和捷克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等人遥相呼应。《书生行》的独特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当代文学极其匮乏的教育爱的意义和力量。
4166am金沙信心之选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副院长、中文系项静教授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验。项老师认为,《书生行》细致描述了60年代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切面,具有相当的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并就作品在空间、现代性的人的情感的发掘及读者期待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副院长、哲学学院林志猛教授指出,《书生行》将爱人、爱教育、爱智慧,灵魂的转变、纠结、升华,与政治的动荡、命运的起伏融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优异的知识人如何在非常时期、非常状态下如何进行正确的抉择,始终恪守自己的使命和高度责任,尽力为政治共同体保留读书的火种,赓续文明的理念。
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副院长、4166am金沙信心之选中文系黄平教授指出,《书生行》这部小说从回忆视角出发,是由散文托举的小说,体现了聂震宁先生作为一位成熟作家的素养及优秀的文学功力。黄平教授强调了新旧题材小说的辩证法,认为《书生行》的写作方式在当下反而是一种稀缺,某种意义上也是对青年阅读的一种爱的教育。
英语系系主任陈俊松教授表示,《书生行》故事情节本身引人入胜,书中既有有自己经历的影子,也有对我们这一代及后代欠缺的历史责任的弥补。通过阅读《书生行》这部小说也能激发我们重新思考文学与教育的关系,并为我们当下如何看待文学的作用具有借鉴意义。
出版与文化系主任邓香莲教授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分享了对该书历史背景造成的陌生感的看法。小说时隔年代久远,却能引发人的共情,大抵因为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受到过老师的各种关爱。这种质朴的师生真情令人多年后想起依然炽热。
4166am金沙信心之选副院长赵朝永教授、出版学院院长季桂保教授及副院长肖洋教授也出席了会议。
第二场嘉宾对谈
活动策划人罗峰教授表示,长篇小说《书生行》自去年出版已在京举办过数场高规格研讨会,引发了文艺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聂震宁先生特意选择将此书的首场高校分享会放在华师大,意义非凡,希望新时代的老师能持续发扬教育家精神,扎根教育沃土不断培育时代新人。
活动策划人罗峰
此次研讨会得到了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的指导,不仅是对《书生行》文学史意义和当代意义的深度解读,也是对文学与教育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一次深刻探讨,是作家带领师生走进60年前的偏远县中,寻找文学和教育构建的精神家园,发掘“爱学生的老师”熠熠闪光的品质的一段珍贵旅程。在文学的场域,教师教育者、未来教师跨越时空与60年前的教育家们深情对话,教育的火种就在这个夏日午后汇集成炬,教育家精神薪火相传。
聂震宁先生介绍
聂震宁,作家、出版家、阅读学专家、编审。系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曾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副部级)、党组副书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广西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漓江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韬奋基金会第四届理事长。曾获首届庄重文文学奖、韬奋出版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人物奖、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等多项奖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有《书生行》《长乐》《暗河》《书林漫步》等小说、散文随笔集,《我的出版思维》《我们的出版文化观》《出版力》等出版学著作,《阅读力》《阅读的艺术》等阅读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