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1-22日,由4166am金沙信心之选主办的“镜中之镜:中国当代文学及其译介研讨会”在4166am金沙信心之选中北校区逸夫楼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了著名作家王安忆、毕飞宇、阎连科以及他们的国际一线译者Howard Goldblatt(葛浩文)、Ulrich Kautz(高立希)、Angel Pino(安毕诺)、Isabelle Rabut(何碧玉)共同谈论中国当代小说及其译介。
本次大会分为四个部分:21日上午,华东师大4166am金沙信心之选院长袁筱一主持了开幕仪式,欢迎逾一百位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及其译介的专家学者参与本次大会。4166am金沙信心之选党委书记、哲学家童世骏为大会做了开幕致辞。随后,王安忆、毕飞宇、阎连科、杨扬和国际译者高立希、何碧玉、坂井洋史进行了作家与译者的激烈对谈,在许钧老师的主持下,探讨写作和翻译时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畅谈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现状和未来。阎连科和毕飞宇都表示了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文字和文化差异的理解,以及对译者的高度支持,认为作品的译作对作品本身的国际接受至关重要。王安忆通过自己游历海外的亲身经历,探讨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坛的地位,也对译者忍受的寂寞表示了尊敬。毕飞宇则传达了一种淡然的心态,认为文化差异在文学旅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是最有诱惑的挑战,过于纠结在一个词语的翻译上有时得不偿失,学会淡定很重要。何碧玉则强调了母语写作能力对译者的重要性。高立希提出了译者首先是读者的观点,认为没必要什么都求证作者,强调了译者的主体性概念。一番激烈探讨后,在场的专家学者也纷纷提问,如作家生活中的形象与作品形象塑造的反差巨大的原因是什么?方言和译入语是否存在“镜中之镜”的关系等等。上午的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了,也为为期两天的研讨会拉开了序幕。
21日下午,逸夫楼报告厅里迎来了多位国际知名译者发表主旨演讲。首先美国翻译家译者葛浩文发表了有关“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的演讲,谈到了自己对中国文学的理解和经过多年的翻译经验总结出的对中国文学翻译的策略。坂井洋史从日本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史出发,思考关于“当代性”的历史化问题。高立希讨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可译性与可读性”,而杨扬探讨了“文学批评与新世纪中国文学”问题。几位译者对中国文学以及翻译问题的见解引发了在场学者的讨论和深思,也为第一天的研讨会画上了句号。
22日上午,安必诺、张隆溪、陈丰和许钧也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安毕诺的演讲在对大量文本统计的基础上对汉语现代文学的法译特征和历史演变做了总览性介绍;张隆溪分析了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翻译和传播中的问题和挑战;陈丰从出版角度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的出版策略;许钧根据自身多年的翻译研究经验讨论了文学翻译模式与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
22日下午,参会代表兵分四路,在四个分会场根据不同主题作分组讨论。第一分会场以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为主题,研究当代中国文学在国外的接受,及其翻译的途径与方法。第二分会场以莫言作品的翻译为主题,从各个角度,根据不同译本再现莫言作品的文化特点。第三分会场讨论世界文学及其翻译,主要关注出版和期刊对文学传播所起的作用,探讨翻译文学的世界性。第四分会场从翻译风格和翻译主题性出发,深入探讨了诗歌和小说翻译,以及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
四个分会场的讨论同时如火如荼地进行,展现了参会代表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对中国文学及其译介的浓厚兴趣。随着分会场讨论的结束,“镜中之镜:中国当代文学及其译介研讨会”圆满地落下了帷幕。经过两天对中国文学及其译介的讨论,以及与著名作家和译者的交流探讨,参会人员无不深受启发。本次研讨会第一次将一线的作家、翻译家和评论家集聚在一起,面对面地探讨中国文学以及中国文学在海外的译介问题,观点交融、思想碰撞,是文学和翻译界难得的盛事。(侯玮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