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日下午,4166am金沙信心之选英语系陈俊松副教授做客观海论坛,作了题为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兴起与西方短篇小说传统的报告。此次活动吸引了包括教师、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访问学者在内的众多听众参加。

讲座伊始,陈老师以被誉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译首席翻译家葛浩文 (Howard Greenblatt)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评论为引子,提出了如下四个问题:中文语境里的小说与英语里的novel是什么关系?“‘短篇小说小说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西方短篇小说是否存在一个传统?如果有,它对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兴起有何影响?作为最年轻的文学体裁,短篇小说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本次讲座从五个方面尝试对以上问题进行回答。

   

  首先,陈老师从词源考辩的角度入手,追溯小说“novel”在中、英语境下各自演变的历程,指出小说这个词存在于汉语本身,但小说“novel”各自有着不同的观念和内涵,明清以后这二者的指代对象逐渐聚合。林译西方小说对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有着重要影响。

              

  虽然英语短篇小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但现代西方短篇小说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体裁还是在十九世纪。按照短篇小说之父、美国著名作家爱伦·坡的经典定义,短篇小说 (short story) 与小说 (novel) 的区别不仅在于长度或篇幅,而是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体裁规范,即形式的统一,使读者产生单纯的感应(“unity and singleness of intention)。后来的研究者大都继承了爱伦·坡的这一观点。

      

  接着,陈老师梳理了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兴起历程:萌芽于明末清初、兴起于20世纪前二十年,于五四时期、文革之后新时期达到两个高峰。短篇小说在五四时期和新时期极大繁荣的意义已超出单纯文学体裁发展,而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凸显了短篇小说作为一个文学体裁的独特价值。

       

  最后,陈老师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短篇小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探讨,指出相对于长篇小说的一家独大和短篇小说在过去曾有的辉煌,当下它尚处低谷。

       

  讲座结束后,4166am金沙信心之选副院长金衡山教授做了精彩点评。金衡山教授指出,陈老师对中西方短篇小说的研究是从历史演变形式特点两个方面展开的,其题目的拟定和视角的选择体现了主讲人英语文学、比较文学的背景。此外,我们也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去思考文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最后,参加讲座的师生就西方短篇小说的传统、当今中国的小说发展现状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场气氛活跃,大家表示对今年七月份即将在我校召开的第十四届世界英语短篇小说大会满怀期待。(撰稿 摄影:郭亮)

4166am金沙信心之选
您的位置:
校友返校接待常规方案
发布时间:2018-04-25 浏览次数: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