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7日、11月29日、11月30日,校文化建设项目“樱桃河左岸读书交流活动”之一A Salon of Literary Interpretation: The Legacy of History and the imprint of Racial Conflict的师生系列读书会在涵芬楼阅读体验中心如期举行。2015级、2016级英语系的同学在金衡山老师和陈俊松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走进了The Bluest Eye , Gone with the wind, The Joy Luck Club的文学世界。
11月7日,在涵芬楼氤氲的咖啡和书卷油墨的气息中,第一场读书会在首先围绕Gone With the Wind展开讨论。对于“自私又好看”的斯嘉丽,每位同学从自己的视角发表了不同的感受。其中顾世一、万之怡两位同学从“土地情结”入手,分析了斯嘉丽的成长蜕变与土地情节之间的关系。施宇杰同学更是独辟蹊径,结合当今电视剧的特点,从“大女主戏”的角度阐述了一部“巴特勒养成史”。随后陈俊松老师补充了文学界对于Gone With the Wind的态度变化过程。自出版以来,Gone With the Wind便一路畅销,但是这种类似“大杂烩”的小说却被文学评论家们认为是“低俗”的象征。可是现在,我们却可以在阅读课上尽情讨论这本书,正体现了当代文学界对待通俗文学态度的转变。
紧接着2015级的同学们开始分享对The Bluest Eye的心得。丁瑞玲同学结合Morrison的另一部小说Beloved, 从naturalism、“母亲形象的颠覆”等角度分享了她的有关想法。随后的同学又从小说细节、作者背景与小说的关联、self-identity的缺失、作者的女性身份等角度各抒己见。在The Bluest Eye分享的结尾部分,金衡山老师总结道,在这部黑人女作家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女性角色扮演了重要作用,这便从侧面展现出作者对书中她们的同情之心。
11月29日,金衡山老师与50余名同学以“意味:如何进入小说的世界”为主题一同细细品味The Bluest Eye当中的动人情节。本次分享会中,六名同学从不同的主题与角度阐述了如何走进那个已经距离我们几十年的美国社会。祁嘉孺同学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分享如何从理清复杂的人物关系到找到最触动自己的情节。除了同学们的主题分享,其他同学也积极的回应并针对台上同学的分享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听取祁嘉孺同学的分享后,陈薇同学说到在阅读长篇小说时,她会及时写下自己的感想,并标注出有所疑惑的情节,这样在回顾反思时便可以快速的寻回当时的阅读感受。
11月30日,陈俊松老师与31位同学针对The Joy Luck Club中的两对母女关系和亲子矛盾中所反映出来的中美文化碰撞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汪越琪同学深刻的阐释了书中所表现出的中国传统的宗法制,表现为家族的责任代代延续。陈思颖同学则认为,在Jin-mei Woo和其母的关系中,两个人都对于自己的观点太过于坚持,因此都埋下了很深的心结。而周悦同学则指出,今天两对母女关系的问题在于每个人都太过于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以至于根本不知道对方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其他同学还探究了Jin-mei Woo的母亲对自己的女儿如此的严格的原因或许根植于她认为自己曾经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母,以及为什么面对教堂的捐赠Waverly的母亲会做出那样的反应等问题,大家跳跃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可以说是天马行空,精彩纷呈,让人回味无穷。
在分享的结尾部分,陈老师与前来交流学习的老师进行了教育问题上的交流,两人都讲述了自己身为父母最为真实的感受,当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起来时,他们的心中总会有所焦虑,但又满怀期待,难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这背后,却是无尽的深情。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沙龙虽小,同学们的思维却广;深秋虽冷,与会者的热情却高。意犹未尽,未尽之处留下悬念期许;思想激碰,激碰的同时引发心灵共振。同学们畅抒己见,老师们精彩点评,却已成一路书香。(撰文:李婕芳、贾彬睿、白月;图片:李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