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6日,“外国文学中的共同体想象”学术研讨会暨4166am金沙信心之选 2022年青年学术论坛在我院顺利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外国文学界知名专家做主题发言,并组织4166am金沙信心之选青年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交流研究成果并展开对话,旨在推进4166am金沙信心之选外国文学学科建设,促进各系部青年学者交流与合作,以及深化对习近平主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领悟。本次论坛的主会场设在4166am金沙信心之选319会议室,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学者和师生参与会议,引发了热烈的反响。
11月16日下午1:00,论坛开幕式由4166am金沙信心之选陈俊松教授主持。4166am金沙信心之选袁筱一教授致开幕辞。袁教授首先对殷企平、李维屏两位教授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所有参会的专家、学者和师生表示感谢。她指出华东师大外语学科的研究团队一直以来就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学传统,本研究团队所需要的是思想的碰撞。她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文学研究团队可以打破语言的界限,共同探讨“共同体”这个主题,在自由交流中开拓自己的研究思路。
本次会议由专家主旨报告和青年学术论坛两部分组成。在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五位知名专家就“共同体”这一主题做了主旨报告。随后,来自4166am金沙信心之选的四位青年学者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汇报了自己的最近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专家主旨报告由4166am金沙信心之选陈俊松教授、王改娣教授主持。
杭州师范大学殷企平教授首先强调了他报告的中心论点:必须在现代化语境里审视共同体书写。他从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现代社会价值观和康德的哲学思想切入,进而解释了何为判断力危机,共同体其实是人们希望的表现。殷教授希望把批判视为“现代性”和“共同体”的联结,并介绍了“现代性”的起点和定义,对现代性赋格中的共同体因素进行了补充说明。以华兹华斯、雪莱、阿诺德等人的作品为例,殷教授详细分析了英国文学家们如何通过文学作品形塑共同体,对现代性进行回应和反思。最后,他提出了反思现代性就是形塑共同体这一重要观点。
上海外国语大学李维屏教授系统阐述了英国文学的命运意识与共同体表征,从《贝奥武夫》开始,“共同体”就是英国文学史上繁衍最久、书写最多、内涵最丰富的题材之一。接着,李教授剖析了文学中“共同体”跨学科研究的意义,指出其对哲学、社会科学、文学批评、外国文学研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以英国文学开山之作《贝奥武夫》和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意识流经典力作《尤利西斯》为例,采取跨学科视角,具体地阐述了英国文学中共同体书写的流变和表征。
4166am金沙信心之选袁筱一教授以非洲法语文学的百年发展以及希利斯•米勒的共同体概念为基础,探讨了共同视阈下的非洲法语文学。袁筱一教授不仅介绍了非洲法语文学史中的“黑人性运动”、非洲独立运动时期、冷战结束之后的新世纪,还抛出了关于非洲法语文学的几个问题,展现出非洲法语文学研究中遇到的悖论与困难。针对美国文学理论家希利斯•米勒总结的三种共同体,袁教授指出其提出的共同体概念可以为非洲法语文学的时间与空间特征提供一种解释。
4166am金沙信心之选金衡山教授介绍了近些年荣获美国全国图书奖、普利策奖的小说作品,并对各种有关“共同体”的理论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阐述获奖小说中的共同体构成和意义。美国少数裔文学的持续进展不仅展示了多元文化在美国经久不衰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一个文学的共同体。金衡山教授从“集约”和“解约”两个方面出发,展示出了文学的抵抗精神,并指出共同体的产生也是美国性在当下和历史的体现。
4166am金沙信心之选胡学星教授详细介绍了尤里•洛特曼的“符号域”概念,其既是民族历史、观念等多种符号体系的集合,也是文本和符号在民族文化中存在和活动的空间,“符号域”概念包含了跨学科研究的成果,也体现出俄国文学研究对于文学性的探讨。“符号域”在揭示文本意义生成时引入外文本,对文艺文本的意义生成和文化创新的机制做出了独特解释。
青年学术论坛由4166am金沙信心之选唐权副教授、何心怡博士主持。
4166am金沙信心之选陈文佳副教授主要讨论分析了江户幕府儒臣出身的汉诗人成岛柳北及其所撰《板桥杂记》和《柳桥新志二编》。虽然《柳桥新志》在结构与内容上均以清初遗民余怀所撰《板桥杂记》为蓝本,两书的精神内涵却并不相同。经历了幕府覆灭、大政奉还,柳北对于《板桥杂记》的写作主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自身遭际融入时代的巨变之中,使二编的主题较初编更为丰富与深刻。柳北对于《板桥杂记》在体裁、形式与精神等各方面的积极接受,不但反映出他在汉文创作上倾向于学习清代散文的态度,更意味着他对于明清易代之际“寓家国之恨于风月之情”这一文学主题的继承与发扬。
何心怡博士结合学界的规定,分享了自己对于儿童文学、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等概念的理解。德国儿童文学历来不乏中国元素,并且现当代德国儿童文学的中国书写体现出题材丰富、视觉多元的特点,不仅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还突出了意识形态规训和民族身份认同的功能。“中国书写”实际上折射出德国文化归属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对德意志民族优越性的确认。
4166am金沙信心之选陈启博士指出司各特不但虚构了故事,也虚构了历史,构成了创作的双层虚构,因此他的小说是探讨虚构性和叙事性关系的合适案例。通过介绍司各特创作中的四种史实与虚构的关系,陈博士认为司各特强调真实的历史性而不是历史的真实性,这是他作为一位小说家,与历史学家的区别。时代精神特征和历史风尚的成功描述,形成了浓郁的历史氛围,使司各特的虚构和叙事在真实的基础上达到了统一。
4166am金沙信心之选姚晓玲博士以“地图”为关键词,通过康拉德的《黑暗之心》中的微地图叙事引入帝国主体的扩张,并将其游戏化,以此参与帝国共同体构建和巩固帝国意识形态。姚博士还以斯蒂文森的《金银岛》为例,详述了地图作为叙事实践、认知实践和文化实践,通过想象联合不同帝国主体,勾连文本故事与阅读群体,实现了双重叙事,寻宝图的交互性使读者参与共同体想象,揭露出帝国共同体内部机制的脆弱性。
在每位专家和青年学者的报告之后,线上和线下的参会者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与观点,听众和发言专家、学者们的交流互动非常热烈,进一步激发了所有参会师生对外国文学中共同体想象这一主题的研究热情。
4166am金沙信心之选金衡山教授致闭幕辞。金教授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参会者表达了最诚挚的谢意,接着对本次论坛做了点评。他表示文学有其社会化作用,人类历史见证了民族国家的诞生,在此过程中文学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而在当下语境中,文学很自然地被引入有关“共同体”讨论之中。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文学具有非常强烈的反共同体特征。
参会学者和师生在论坛官方微信群和腾讯会议留言区对本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期待今后继续举办类似的论坛,以期进一步深入思考外国文学中共同体想象这一问题。